窮一生去追 忙不及去活

窮忙族(Working Poor)一詞,原指一群擁有固定工作但收入卻相對地低的在職貧窮人士。他們雖然有工作,但工資不足以維持一個合理的生活質素(例如收入低於貧窮綫)。在全球化的國際社會中,各地的青年窮忙族正在增加。日本超過半數二十至二十四歲男性勞動者是窮忙族。在香港,十五至二十四歲低收入在職青年由2001年的15.2%上升至2011年的17.5%,愈來愈多在職港青成為窮忙一族,這成為香港社會要面對的新課題。各地對窮忙族下的定義不一,我們現在所指的窮忙族是比較廣義的,主要是那些學歷相對較高,收入和向上流動機會卻比以往世代同等學歷低的在職青年。他們有兩樣的特徵是最普遍的:一是窮,即高學歷,薪酬水平相對低;二是忙,主要是工時長。

 

香港的青年下流現象,可歸納出幾個原因:

.企業、機構減省人力成本,採用合約制、實習生方式聘用員工。

.教育普及,進入職場的青年人大都接受高等教育,市場供求因素使青年生力軍的薪酬不升反降。

.即使全職工,仍面對工時長,起薪點低,加薪緩慢。

.眼見物價樓價不停高漲,為追求升職加薪,要加倍努力,甚至兼職工作。

.進修文化,拚搏生活。

.長工時,低工資製造出新一批窮忙族。

 

青年是支撐我們未來的支柱,卻因為工作貧窮、低薪或工作得不償失,無法或不願意成家立室、或無法支撐家庭開銷,長遠會造成許多重大社會、家庭問題。香港要避免走入日本低薪酬、工時長、窮忙的困局,又該如何應對呢?當然政府有責任積極發展新產業,避免經濟嚴重傾斜於金融業、地產業,藉此帶動社會流動,好讓年輕人有空間向上遊。

 

青年人面對窮忙的生活,又可以如何應付?在日本,以往年輕人一心寄望畢業後加入大企業,但經濟迷失二十年後,現時日本年輕人已滿足於擔任臨時工、兼職工作等,以換取更多時間玩樂。時下本港年輕人的心態也有開始改變,例如過往有更多大學生未畢業已積極搵工,現時則有部分年輕人未畢業已盤算申請公屋。或許,新一代的價值觀會慢慢隨之改變。

 

(節錄自突破叢書:《下流世代的上流生活》)

 

撰文:吳渭濱博士

電郵:earcorp@breakthrough.org.hk